过刊目录

  • 全选
    |
    发刊词
  • 发刊词
    2025, 1(1):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特稿
  • 特稿
    唐佩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技术浪潮中,运动科学与健康研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精准监测运动数据、提供个性化方案以及助力疾病预防与康复提供了可能。然而,数据隐私保护、技术可靠性与成本高昂等问题仍是亟待攻克的难题。在发展路径上,跨学科融合可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构建规范数据管理体系以保障信息安全,推动技术普及以及扩大应用范围,使新兴技术在该领域充分发挥效能,从而推动运动科学与健康研究迈向新高度。
  • 基础及应用研究
  • 基础及应用研究
    朱玉萍, 陈雪莲, 汪红初, 汪毅, 宋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急性递增负荷运动引发疲劳时,男性跆拳道运动员运动决策的变化特征,以及肠道菌群与运动决策的关联。方法: 将26名男性跆拳道运动员随机分为运动性疲劳组(TE组)和常规训练组(nTE组),递增负荷跑步诱导疲劳实验被用于执行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测试,Borg自感疲劳评分量表以及心率带用于监测运动员的疲劳状态;跆拳道运动决策程序用于测试运动员的运动决策能力,采用高通量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结果: (1)运动性疲劳时跆拳道运动员的认知反应时和直觉反应时均显著延长,且认知准确率和直觉准确率均显著降低;(2)TE组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显著低于nTE组,TE组的大肠杆菌、脱硫弧菌属、颤螺菌属、阿克曼菌属和志贺菌属显著高于nTE组,TE组的罗斯氏菌属、毛螺菌属和乳杆菌属显著低于nTE组;LEfSe分析结果显示,TE组脱硫弧菌科、志贺菌属、链球菌属、巨单胞菌属显著增加,nTE组罗斯菌属、普拉梭菌科、乳杆菌属和韦荣菌科显著增加;(3)跆拳道运动员的运动决策能力下降与埃希志贺菌、单球菌属、罗姆布茨菌属、柯林斯氏菌属和另枝菌属呈显著负相关,与梭状杆菌属和粪球菌属呈显著正相关。此外,运动性疲劳后,肠道菌群功能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等通路,且TE组的甲基戊二酸合成、长链球菌合成和甲醛氧化通路Ⅰ显著高于nTE组;TE组的氨基酸代谢和L-苯丙氨酸合成通路显著低于nTE组。结论: 急性递增负荷运动引起跆拳道运动员疲劳和运动决策能力下降;肠道菌群组学分析提示,肠道菌群及其相关代谢通路参与调控运动员疲劳和运动决策能力下降。
  • 基础及应用研究
    郑超, 伍骥, 杜俊杰, 陈渲宇, 王隆风, 常祺, 王丽珍, 刘俊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佩戴护膝情况下测试足踝部的动态力学参数,分析半蹲式跳伞着陆过程中不同护膝对足踝部的影响。方法: 2016年7~9月,选取20名超过1年伞龄的青年男性跳伞运动员。纳入标准:男性,年龄小于30岁,伞龄大于1年,跳伞次数大于6次,3个月内无影响功能的膝、踝、足部外伤。排除标准:因各种原因未能履行每年的常规跳伞训练,3个月内因其他部位外伤或者疾病仍在恢复治疗期。平均年龄(22.40±3.38岁),平均身高(179.46±5.17cm),平均体重(70.97±7.85kg),平均伞龄(1.50±0.83年)。在无护膝、绷带护膝和半钢护膝三种防护条件下,模拟半蹲式着陆姿势,分别从40cm和80cm两种高度的平台跳下,平稳落在测力台有效区域内。利用Vicon动态捕捉系统记录着陆过程中足底最大垂直地面反作用力(M vGRF)、足底受力时间(AT)、足底缓冲时间(BT)、踝关节最大屈曲角位移(AJDD)、踝关节背伸最大角速度(MDAC)、踝关节最大背伸角(MAJDA)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高度增加,三种防护状态的垂直方向地面反作用力增大。无护膝和半钢护膝的足底受力时间减少。绷带护膝的足底缓冲时间延长。半钢护膝的踝关节最大背伸角位移增大。无护膝和半钢护膝的踝关节最大背伸角速度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cm高度,无护膝、绷带护膝和半钢护膝的垂直方向地面反作用力依次降低。半钢护膝的足底受力时间较无护膝和绷带护膝延长。半钢护膝和绷带护膝的踝关节最大背伸角速度较无护膝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0cm高度,无护膝、绷带护膝和半钢护膝的垂直方向地面反作用力依次减小,足底受力时间延长。绷带护膝和半钢护膝的足底缓冲时间较无护膝减小。绷带护膝和半钢护膝的踝关节最大背伸角位移较无护膝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异(P<0.05)。结论: 同一高度条件下,绷带护膝和半钢护膝均可以减少地面反作用力。随着高度增加,绷带护膝对足踝部的生物力学参数影响小,不增加足踝部损伤的风险。
  • 临床及训练实践
  • 临床及训练实践
    刘广达, 王允, 裴文涛, 单光彩, 张海龙, 李志跃, 李林华, 陈志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功能性动作筛查(FMS)测试及个性化纠正性训练在预防军事训练伤发生上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以陆军某旅640例官兵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0名。在实验开始前,进行FMS测试评分,实验组根据测试评分结果进行纠正性训练,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训练12 w后,重新进行测试和评估。干预完成后统计12 w内新发军事训练伤情况。结果: 两组官兵的年龄和体重指数等参数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12 w纠正性训练后,实验组FM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的12 w内军事训练伤发生率分别为7.5%与1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12w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基础体能成绩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纠正性训练可以提升官兵的FMS测试分数。(2)通过FMS筛查与对应的纠正性训练可以预防军事训练伤的发生。(3)通过FMS筛查与对应的纠正性训练可以提升官兵的基础体能成绩。
  • 临床及训练实践
    吴天宇, 杨月圆, 王宪宇, 郭莹, 王思齐, 陶康, 段晓琴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AP训练体系对预防新兵军事训练中下肢运动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择某兵种的426名新兵,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196人,对照组204例。对照组采用慢跑、牵伸等常规热身,干预组采用AP训练体系,两组热身后进行军事训练活动。共13w,期间由军医对训练伤进行确诊和记录。结果: 13w后对发生的训练伤进行统计发现,以膝关节韧带损伤、擦伤划伤、肌肉拉伤、踝关节扭伤为高发训练伤。两组组间比较,膝关节韧带损伤、髌腱炎、踝关节扭伤、肌肉拉伤、肌腱撕裂伤的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训练伤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训练体系能明显降低新兵的下肢软组织损伤率,对劳损类疾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率并无明显作用。在新兵军事训练中可适度开展,以降低新兵军事训练中下肢运动损伤的发生,预防军事训练伤。
  • 临床及训练实践
    魏恒旭, 陶宇洪, 王之辉, 王鼎凯, 王俊豪, 高攀, 刘成榕, 李琳, 李楠, 齐瑞波, 黄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背景: 训练引起的腰痛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是一种新型无创的镇痛工具,其主要的原理是以电流作用于电极片最终产生震动从而松解疼痛部位的肌肉。传统的经皮电刺激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将低频电流经皮神经电刺激用于训练导致腰部疼痛的报道少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低频经皮神经电刺激用于对训练引起腰痛的缓解程度、腰椎功能的影响,并分析该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4年7~10月收治的77例存在腰痛症状的受训战士展开研究,并应用低频经皮电神经刺激进行治疗。分析此77名战士在低频经皮电刺激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以探索低频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训练导致腰痛的效果。结果: 使用自身对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低频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训练所致的腰痛,具有治疗时间短、效果明显的特点,相比于其他传统保守治疗的方法,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临床及训练实践
    聂仁坤, 杜经丽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研究利用脉冲磁联合低温冲击镇痛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6例急性踝关节扭伤伤病员,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脉冲磁和伤湿止痛膏联合治疗,给予研究组脉冲磁和低温冲击镇痛联合治疗,采用VAS、AOFAS和Kofoed评分法比较踝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在后踝关节疼痛VAS评分和肿胀程度缓解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经过联合治疗在AOFAS和Kofoed评分上均有大幅改善,且前者显著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冲磁联合低温冲击镇痛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确切,在缩短康复时间、减轻疼痛肿胀、恢复关节功能等方面效果显著。
  • 临床及训练实践
    张洪鑫, 翟龙地, 杨晓明, 孙超, 刘丰杰, 薛兵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骨性和软组织手术治疗创伤性肩复发性前脱位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0 年 1月~2022 年 7 月到解放军第80集团军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创伤性肩复发性前脱位 73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1)小切口骨性手术组7例:单纯喙突联合肌腱转位组1 例、喙突转位联合盂唇修复组5例、髂骨移植联合盂唇组1例,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29.4岁。(2)软组织修复组66例:单纯盂唇组49例,男性42例,女性7例,年龄18~53岁,平均26.5岁;盂唇联合Remplissage组 8例,女性 2例,男性6例,年龄19~44岁,平均 29.4岁;盂唇联合肩袖手术组9例,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9.4岁。通过描述性研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再脱位率、CS评分、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患者ROWE评分。结果: 患者随访 12~149 个月,平均 63.8 个月。平均手术时间:骨性手术组80.6min,软组织组95.4min;再脱位例数:骨性组0例,软组织组3例;平均术后CS,ROWE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01);术中出血量:骨性手术组321.5ml,软组织手术53.7ml;术后并发症:骨性组1例(空心螺钉松动),软组织组7例(铆钉松动2例,深部感染1例,出血1例,脱位3例);两组均无神经损伤病例。结论: 骨性和软组织手术治疗都能有效治疗创伤性肩复发性前脱位。
  • 临床及训练实践
    代朋乙, 常祺, 王战朝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腰穿套管针辅助经骨隧道缝线“8”字复位固定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3年3月行关节镜下腰穿套管针辅助经骨隧道缝线“8”字复位固定治疗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儿童病例36例(36膝),术前Meyers-McKeever-Zaricznyj分型Ⅱ型13例、Ⅲ型17例、IV型6例,均为新鲜骨折。术后X线检查骨折复位愈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13~25(15.1±3.6)个月,术后3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术后6个月、末次随诊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但术后两时间点相比无差异(P>0.05);未发生缝线松动、断裂及关节畸形等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腰穿套管针辅助经骨隧道缝线“8”字复位固定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利于骨折早期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 临床及训练实践
    赵鑫, 王志江, 郭鹏程, 梁馨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运动对肌少性肥胖患者体成分、躯体功能以及炎症和代谢指标的综合疗效,为其推广使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Scopus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4年1月。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使用Cochrane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Review Manager 5.4进行Meta分析,漏斗图检验发表偏倚。结果: 共计纳入11篇文献,涉及664名受试者。运动可显著降低患者身体质量指数(P<0.001)、体脂率(P<0.001)和内脏脂肪面积(P<0.001),但未提高骨骼肌总量(P = 0.86)和骨骼肌质量指数(P = 0.28)。运动可显著改善患者握力(P=0.02)、步速(P=0.01)、椅子坐起时间(P<0.001) 和单腿站立时间(P = 0.10),减少起立—行走计时测试用时(P<0.001)。运动可显著提高患者IGF-1水平(P = 0.002),但未显著改变IL-6 (P = 0.62)、C反应蛋白(P=0.20)、瘦素(P=0.29)、甘油三酯(P=0.35)和血清总胆固醇(P = 0.27)。结论: 运动可以有效降低肌少性肥胖患者的体脂肪,提高肌少性肥胖患者的躯体功能和IGF-1水平,对肌少性肥胖患者肌肉质量、炎症因子和血脂没有显著影响。
  • 综述
  • 综述
    蔡岩桥, 阴腾龙, 云林森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FIFA11+是国际足联医学评估和研究中心为了增强热身效果、预防足球损伤而开发的一套足球热身练习。由于在足球运动中急停急转的技术动作较多,因此下肢特别是踝关节、膝关节、小腿和大腿肌肉损伤在足球运动中发生率最高。本文论述了FIFA11+在足球运动员下肢损伤防护中的作用,推荐将FIFA11+作为校园足球运动的训练内容,从而减少校园足球运动中下肢损伤的发生率,减轻损伤的严重程度,为校园足球损伤预防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分析FIFA11+对足球运动员下肢损伤防护效果研究以综述。论证了FIFA11+在足球下肢损伤预防的效果较好,具有增强下肢肌肉力量,改善下肢肌肉代谢,提高膝关节、踝关节稳定性,改善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加强运动员灵敏性等效果,从而改善热身效果,有效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率或减轻运动损伤严重程度。FIFA11+训练所需时间并不长,运动损伤防护效果较好,值得在我国校园足球中推广。
  • 学术动态
  • 学术动态
    王晓明, 陈学伟, 刘聪, 王新兴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2018~2021年美国陆军新版战斗体能测试(ACFT)标准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人员通过率情况。可以发现,新版战斗体能测试结果会受到年龄、性别、职位以及岗位的影响,25~34岁年龄段通过率最高,45岁以上年龄段通过率最低,女性通过率低于男性,与一线部队联系紧密的岗位通过率较高,后勤和技术岗位通过率较低,且可通过科学训练和培训有效提高通过率。文章认为,通过分析美军新版战斗体能测试结果,我军在制修订体能测试标准时应避免“一刀切”,要根据不同军种、性别、年龄、职位和职业的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并加强新标准实施后的后续监控。
  • 消息
  • 消息
    2025, 1(1): 92-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