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及应用研究
郑超, 伍骥, 杜俊杰, 陈渲宇, 王隆风, 常祺, 王丽珍, 刘俊朋
目的: 在佩戴护膝情况下测试足踝部的动态力学参数,分析半蹲式跳伞着陆过程中不同护膝对足踝部的影响。方法: 2016年7~9月,选取20名超过1年伞龄的青年男性跳伞运动员。纳入标准:男性,年龄小于30岁,伞龄大于1年,跳伞次数大于6次,3个月内无影响功能的膝、踝、足部外伤。排除标准:因各种原因未能履行每年的常规跳伞训练,3个月内因其他部位外伤或者疾病仍在恢复治疗期。平均年龄(22.40±3.38岁),平均身高(179.46±5.17cm),平均体重(70.97±7.85kg),平均伞龄(1.50±0.83年)。在无护膝、绷带护膝和半钢护膝三种防护条件下,模拟半蹲式着陆姿势,分别从40cm和80cm两种高度的平台跳下,平稳落在测力台有效区域内。利用Vicon动态捕捉系统记录着陆过程中足底最大垂直地面反作用力(M vGRF)、足底受力时间(AT)、足底缓冲时间(BT)、踝关节最大屈曲角位移(AJDD)、踝关节背伸最大角速度(MDAC)、踝关节最大背伸角(MAJDA)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高度增加,三种防护状态的垂直方向地面反作用力增大。无护膝和半钢护膝的足底受力时间减少。绷带护膝的足底缓冲时间延长。半钢护膝的踝关节最大背伸角位移增大。无护膝和半钢护膝的踝关节最大背伸角速度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cm高度,无护膝、绷带护膝和半钢护膝的垂直方向地面反作用力依次降低。半钢护膝的足底受力时间较无护膝和绷带护膝延长。半钢护膝和绷带护膝的踝关节最大背伸角速度较无护膝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0cm高度,无护膝、绷带护膝和半钢护膝的垂直方向地面反作用力依次减小,足底受力时间延长。绷带护膝和半钢护膝的足底缓冲时间较无护膝减小。绷带护膝和半钢护膝的踝关节最大背伸角位移较无护膝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异(P<0.05)。结论: 同一高度条件下,绷带护膝和半钢护膝均可以减少地面反作用力。随着高度增加,绷带护膝对足踝部的生物力学参数影响小,不增加足踝部损伤的风险。